2021年四旬期牧函
  • 2021年四旬期牧函

    二零二一年四旬期牧函 更新與轉化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 今年四旬期,為了效法耶穌在曠野四十天嚴齋祈禱,我們懷著革新和皈依精神,準備身心靈善度復活節。 今年的四旬期,正值農曆辛丑牛年。牛,象徵力量和勤奮。舊約的若瑟為埃及法郎解夢,夢中七隻瘦牛吃掉七隻肥牛,意指荒年是天主賜予的預兆,國家需智慧賢士更新管理,積穀防饑,未雨綢繆。(創41) 社會發展一日千里,教會理當與時俱進,團結一致,力圖更新,努力成為一個信仰成熟、服務他人的教會。 本教區今年訂立了「堂區更新」為未來三年 (2021年2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 的牧民方向,共同致力更新和深化信仰;我亦於最近的《將臨期牧函》宣布這項計劃。堂區是「眾家之家」,是聚合信友舉行主日感恩慶典的地方,既傳授天主子民禮儀生活的一般表達,也在這慶典中聚集他們,教導他們基督救世的道理,更在慈善的友愛事業中實踐上主的慈愛。(《天主教教理》2179號) 我鼓勵各堂區和教會團體為「堂區更新」回顧過去,把握現在,迎向未來。「更新」要求我們在信仰上的皈依和深化,厄瑪烏二徒被基督轉化的信仰歷程 (路24:13-35) 正好給予我們啟發,使更新在今天的教會和社會實況中體現。我們也宜步武初期教會的三點特質,即福音訓導、共融及服務(宗2:42-47): (一) 為了成為主的門徒,有效地把基督傳遞給別人,我們的生命必須被基督所轉化,不斷改進自己的靈修生活,不斷皈依。 (二) 向內轉化和向外福傳不能單靠個人的努力,還應謙誠地倚靠天主的扶助,因此,我們應加緊祈禱,每天善用靜默反思的時刻,閱讀天主聖言, 深化信仰。 (三) 我們應透過參與感恩聖祭,與教內弟兄姊妹團結一起,俾能透過互相支持和鼓勵,眾志成城,服務弱小者和有需要的人。 普世教會對家庭的牧民關懷也非常重視,教宗方濟各在最近聖家節宣佈,由今年3月19日聖若瑟瞻禮起,至2022年6月止,展開為期一年多的「家庭年」,強調家庭的根基需要不斷增進愛的關係,家人應當一同祈禱,互相關愛,彼此寬恕,溫柔相待,並承行天主的旨意。我誠懇呼籲信友重溫教宗在2016年頒布的《愛的喜樂: 論家庭之愛》宗座勸諭。 聖家是家庭的模範,聖家也如一般家庭,曾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聖若瑟除了撫養耶穌和聖母外,還曾帶著他們星夜逃亡埃及 (參路1, 2)。在四部福音中,找不到若瑟說過一句話,他可說是「少說多做」的聖人,確是關愛弱小的表率,也被尊崇為教會主保和勞工主保。若瑟持守對天主的信德,克盡家庭守護者之職,以滿全天主的救世大業,值得我們學習。 目前,香港面對著社會各種的挑戰和信心危機,加上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這境況下,不少市民就業不足和面對失業,令家庭感到焦慮徬徨。另一方面,喜見醫護等抗疫人員的無私奉獻;也有教友在精神和物資上支援弱小和有需要的家庭,包括利用網絡和電子媒介,彼此關懷。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請將目光轉向基督,期待光明和自由,也是更新對祂信賴的時候。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 四旬期是聆聽和回應天主聖言的時刻,提醒我們以克己體驗祂無條件的慈恩。讓我們學習把希望安放在天父的眷愛中;正如聖神引領基督進入荒野祈禱(路4:1),祂同樣也啟迪我們,賜我們平安,導引我們邁向復活生命。仰賴天上慈母瑪利亞及聖若瑟的轉禱和芳表,求聖家助佑我們積極面對困難,迎接復活的基督,欣享祂賜給我們的喜樂與平安! 天主保佑! + 湯漢樞機 香港教區宗座署理 二零二一年二月二日獻主節

  • 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

    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 “他的慈愛直到永恒,他的忠信世世長存” (聖詠100,5)   在中國教會內最親愛的主教弟兄、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全體教友,讓我們感謝上主,因為祂的慈愛直到永恒, 並承認“祂造成了我們,我們非祂莫屬,是祂的子民,是祂牧場的羊群!” (聖詠100,3)。 此刻,在我的心靈深處回響起我可敬的前任教宗在2007年5月27日的信中勸勉你們的話:“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啊,妳這個在那跋涉於歷史中的億萬人民中生活和工作的小小羊群,耶穌的話對你是何等鼓舞和具挑戰性:‘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路12,32)。[…]因此,‘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瑪5,16)”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五節。)。 1.        近期,針對目前在中國的天主教團體,尤其是針對它的未來,流傳著許多彼此相反的聲音。我知道這些紛亂的意見和看法會導致不少的混亂,會在許多人內心引發反面的情緒。對某些人而言,會產生疑問和困惑;而對另一些人而言,則有如同被聖座拋棄的感覺,與此同時,會對因為忠於伯多祿繼承人而承受苦難的價值提出令人苦惱的問題;相反,對許多人而言,積極的等待和反思激發了對更加寧靜未來的希望,以便在中國土地上做出富有成效的信仰見證。 這種局勢的到來,特別突顯有關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臨時性協議,正如你們所知,前幾天在北京簽署了此協議。在對中國教會生活富有意義的緊要關頭,我首先想藉此簡短文告向你們確保我在日常祈禱中紀念你們,並想和你們分享我的內心感受。 此感受是對天主的感謝和對你們由衷的敬佩之情,即整個教會對你們的敬佩之情:即使當某些事件對你們特別地不利和困難時,你們依然表現出你們的忠貞、在考驗中的堅定和對天主上智安排毫不動搖的信心。 這種痛苦的經歷是屬於中國教會和在世上旅居的所有天主子民的靈性寶藏。我向你們保證,天主正是通過試煉的熔爐,定會用他的安慰充滿我們的心,並為我們準備一份更大的喜樂。我們確信聖詠126章中所說的: “那含淚播種的人,必含笑獲享收成”! (第5節) 因此,讓我們持續註視許多教友和牧者的芳表,他們毫不猶豫地為福音的傳播而奉獻他們“美好的見證”(參閱弟前6,13),直至犧牲生命。他們被認為是天主的真正朋友。 2.        對我而言,我總認為中國是一個富饒而具備契機之地,中國人民是文化和智慧極珍貴寶藏的工匠與守護者,耐得住逆境並結合不同特點而變得精煉,並非偶然,自古以來它就接觸了基督的信息。正如非常敏銳的耶穌會士神父利瑪竇所說的,讓我們挑戰彼此信任的美德:“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後宜信” (利瑪竇:《交友論》,7)。 這也是我的信念:只有借著對話的實踐,才能真實和富有成效的相遇,即意味著彼此認識,彼此尊重並彼此“同行”,以便建設更加和諧的共同未來。 把臨時性協議放置在這個互信的軌跡中。此協議體現了聖座與中國政府當局漫長而復雜的雙方對話的果實,由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開啟,接著由本篤十六世教宗繼續。藉此歷程,聖座自始至終不為別的,而旨在實現教會自身的牧靈目標,即支持和推動福傳事業,並實現和保持在中國的天主教團體的圓滿與有形可見的合一。 關於本協議的價值及其目標,我想向你們提出一些反思,並為你們提供某些牧靈的靈性提示,以便在此新階段走我們被要求遵循的路途。 在此談及的是一個路途,就如上邊所談及的一樣,它“需要時日及雙方的善意”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四號),但對教會而言,不管在中國內外,不僅僅是關系到合乎人性的價值,卻也關系到回應靈性的召叫:走出自我,以擁抱“今天人的喜樂與希望、憂愁與悲痛,特別是窮人和所有那些遭受痛苦人的” (梵二文獻«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第1節),並擁抱天主托付的目前挑戰。因此,是一個在歷史路徑上做為旅居者的教會召叫,首先要相信天主及祂的許諾,正如亞巴郎和我們信仰內的父輩們所做的那樣。 亞巴郎被天主召叫,他以服從前往接受一個作為產業的陌生之地,而不知道在他面前將開始的道路。如果亞巴郎在離開自己的土地之前要求先具備完美的社會和政治條件,也許他將永不會動身。相反地,他信靠天主,並依照祂的話,離開了自己的家和自身的安全。不是因為歷史的改變讓他信賴天主,而是他純潔的信德帶來了歷史的改變。事實上,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因這信德,先人們都曾得了褒揚” (希伯來書11, 1-2)。 3.        作為伯多祿的繼承人,我想在這信仰中堅定你們(參閱路22,32):在亞巴郎的信德內,在童貞瑪利亞的信德內,在你們所接受的信仰內,邀請你們對歷史的主宰者和對教會針對祂的旨意所完成的分辨總是抱以更大的信心。讓我們呼求聖神的恩賜,以便光照我們的思想並溫暖我們的心,也幫助我們明了祂要領我們到何處,克服難免的迷失時刻,並且有力量果斷地繼續在我們面前所展開的道路上前行。 正是為支持和推動在中國的福音傳播及重建教會圓滿與有形可見的共融,首先面對主教的任命問題是最重要的。眾所周知,不幸的是,在中國的教會的近期歷史被高度緊張、創傷和分裂留下了令人悲痛的印痕,問題尤其集中於作為教會純正信仰的守護者和共融的保證者主教們身上。 在過去,當有人自認為也可以決定教會團體內部生活,並且超越了國家合法權限而對教會直接控制時,在中國的教會就出現了秘密狀態的現象。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經歷不屬於教會生活的常態,“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當迫切渴望維護自身信仰的完整性時,牧者和信友們才這樣做”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八號)。 我想讓你們知道,自從我被托付伯多祿牧職以來,就體會到中國教友真誠地渴望在與伯多祿繼承人及與普世教會保持圓滿共融的情況下活出自己的信仰,為此我感到莫大的慰藉。與伯多祿繼承人共融是“對主教們和眾教友,一個永恒可見的原則和團結的基礎” (梵二文獻«教會憲章»第23節)。通過這些年來的許多具體的標記和見證,這份願望到達我前,甚至也包括那些由於自身軟弱及錯誤,但也有不少次是由於周圍環境的強大和不當的外在壓力,而傷害了教會共融的主教們的。 因此,在仔細研究了每一個別情況並聆聽不同的意見之後,我做了大量的反思和祈禱,為尋求在中國的教會的真正益處。最後,我在上主面前以平靜的判斷,繼續我前任教宗們的方向,我決定對余下的七位沒有教宗任命而接受祝聖的 “官方”主教給予和好,在免除所有他們相關的教會法典的處罰後,重新接納他們到教會圓滿的共融中。與此同時,我要求他們,藉具體與有形可見的行為來表達與宗座及遍布全球的教會所恢復的合一,即使在困難中他們仍應保持忠貞。 4.        在我第六年的教宗任期中,就將起初的步伐放置在天主仁慈大愛的標記下,我邀請所有的中國天主教信友成為和好的工匠,以不斷更新的宗徒熱忱記住聖保祿的話:“祂曾藉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並將這和好的職務賜給了我們” (格林多後書5,18)。 事實上,如同我在慈悲特殊禧年閉幕時所寫的,“沒有任何法律或規律可以阻止天主去擁抱祂的兒子;他明認自己曾經走上歧途,但現在決定改過自新。只停留在法律層面,就等同低估了信仰,以及天主的慈悲。[…]包括在情況復雜的個案中,更易誘使人只按法律衍生的公義來判斷;我們應該要相信從天主恩寵源源不斷湧出的力量” (教宗方濟各: 《慈悲的主與可憐的罪人》宗座牧函,2016年11月20日,11)。 在這種精神中,並在已做的決定下,我們可以開始一個新的歷程,我們希望這將有助於醫治過去的創傷,重新恢復所有中國信友的圓滿共融,並開始一個更加兄弟般的合作階段,以更新的責任感承擔傳播福音的使命。實際上,教會的存在是為了見證耶穌基督、天父的寬恕和祂救援的愛。 5.        與中國當局簽訂的臨時性協議,盡管只是限定於某些教會生活方面,並有必要更加完善,但它也能為譜寫這新的中國教會篇章而做其貢獻。此協議首次引入中國當局和聖座之間的持久合作因素,以希望能為天主教團體保障良好的牧者。 在此背景下,聖座有意徹底做到屬於自己的部分,但是你們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平信徒也一樣,也擁有一個重要的角色:一起尋找在教會內能承擔復雜而重要的主教牧職服務的良好候選人。事實上,不是任命有關掌管宗教問題的官員,而是任命合乎耶穌心意的真正牧者,努力慷慨地為天主子民,尤其為最貧窮者及最弱小者服務,並奉上主的話為至寶:“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仆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仆” (馬爾谷10,43-44)。 在此方面,協議顯然不是別的,而是一個工具,不能獨自解決所有存在的問題。相反,假如不伴隨著更新個人態度和教會行為的積極努力,那將是無效力和無果的。 6.        在牧靈層面,在中國的教會團體被召合而為一,以克服過去的分裂在眾多牧者和教友們心中所造成的和正在造成的許多痛苦。所有信友,不分彼此,現在一起表現和好與共融的行為。為此,讓我們將聖十字若望的告誡視為珍寶:“在生命的末刻,我們將在愛上受審判” (聖十字若望:《光和愛的言語》1,57)。 在社會和政治層面,中國教友應是良善的公民,根據自己的能力,充分熱愛他們的祖國並以義務和誠實服務自己的國家。在道德層面,他們應該明白許多同胞期待他們以更高的標準為公益及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服務。尤其是教友,應知道如何提供先知性和建設性的貢獻,這些應是他們在天主的國度內從自己的信仰裏提取的。這可能也要求他們困難地說出批評的話語,不是無益的反對,而是為建設一個更加公正、更加人性化及更尊重個人尊嚴的社會。 7.        我想對你們所有人,敬愛的主教弟兄、司鐸及度奉獻生活者說:“你們要興高采烈地侍奉上主” (聖詠100,2)!我們要承認我們是服務於天主子民的基督門徒。讓我們活出牧靈的愛德,以它作為我們使命的指南針。讓我們克服過去的對立和個人利益的追求;讓我們照顧好教友,將他們的喜樂和痛苦視為己有。讓我們謙卑地致力於修好與合一。正如梵二所指示的那樣,讓我們以活力和熱忱繼續福傳之旅。 […]

  • 教區中學優化法團校董會管理計劃 ── 校風及核心價值教育範疇 經驗分享會

    本處已於上年度為第三期過渡法團校董會的教區中學,安排並完成訪校支援服務。現邀請各校校長連同五位相關學校人員出席經驗分享會,詳情如下: 日期: 2016 年 12 月 8 日(星期四) 時間: 下午 2:00 – 4:30 地點: 高主教書院祈良堂 (羅便臣道入口) [ 注意: 當日總堂及學校皆無法提供車位 ] 名額: 每校最多 6 人 (校長、副校長、課程統籌主任、德育及公民教育主任、宗教 教育主任、牧民助理) 內容: (I) 顧問的觀察、回饋及建議; (II) 三所學校代表經驗分享; (III) 學校日後所需支援服務的問卷調查

  • 「天主教學校領導」培訓課程 (小學 APSM 及幼稚園資深教師)

    為落實推行天主教教育的使命及提高教區學校在職學校人員的専業水平,以增強他們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教區學校中央校董會繼續舉辦「天主教學校領導」培訓課程。有關課程是以天主教教育使命為核心,內容包括天主教教育信念與價值觀、領導知識及管理技巧。請各位校長推薦適合的教師參加,並於本年 2 月 4 日前先到網上表格http://www.catholic.edu.hk/eforms/PRI_KG_20160127 初步報名,並將申請表格寄交或傳真 2881-5960 予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葉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