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日 (25-09-2022)
2022-09-01
天主教香港教區將每年九月份第四主日定為「教育日」,目的是為使教育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再次獲得肯定,並得以進一步提升。
今年教育日的主題「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善良」(弟前6:11b)及有關參考資料,是取材自當天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感恩祭禮儀的三篇「讀經」經文。
保祿教導弟茂德要追求六種德行,期盼弟茂德能夠讓天主之道在人世間扎根、發芽、生長,終有一天,成為參天樹木。百年樹人不是易事,需要教師虔敬於自身的信念,輔以堅忍的耐力,以善意去傳播來自天主的正義、信德和愛德。這正是保祿交給弟茂德的使命,也是我們共同肩負引導教內外弟兄姊妹的使命。
讓我們懷著虔敬受教的心,聆聽和實踐聖保祿宗徒給我們的訓誨,聖化自己,同時成為他人於追尋信仰路上的同行者,甚至是「梅瑟與先知」(資料第22段)。
2022年 教育日
(九月第四主日 2022年9月25日)
『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善良。』 (弟前6:11b)
- 按照教會的傳統,《弟茂德前書》是保祿寫給自己的學生弟茂德的書信,教導他如何在教會團體內,做一位好牧者。在這背景下,保祿不僅是信仰的傳播者,同時也是一位老師。在此意義下,「老師」不僅是服務於學校的教師,亦包括在教會內服務於信仰的導師。
信仰的導師
- 老師要做的是什麼?韓愈在《師說》一文裡,認為老師的第一個要務,就是「傳道」,這也符合保祿對弟茂德的說話,「要奮力打這場有關信仰的好仗,要爭取永生:你正是為此而蒙召,並為此在許多證人前宣示了你那美好的誓言。」(弟前6: 12)[1] 保祿所囑咐弟茂德的,就是把天主的道理,傳授給他,也期盼他能夠把這個叫人得救的福音,傳給其他人。
- 我們能夠當老師嗎?按照耶穌基督在升天前給予門徒的任務:「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 15) 每一個基督徒都有這個任務,就是把天主之道,傳給其他人。雖然真正的導師只有一個,就是耶穌基督,但每一個基督徒都已領受基督的教導,同時有責任把這教導傳下去,如同保祿付託給弟茂德那樣,這就是基督徒應擔當作老師的意義了。
- 初期教會已經意識到,在福傳的使命裡,老師有重要的位置,所以保祿談到教會內的職務時這樣說:「天主在教會內所設立的:第一是宗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格前12: 28) 教師在職務的排序上,僅次於宗徒與先知,可見傳道的重要,同時也能夠提醒我們:在領受基督後,我們都是一個傳道的教師。
傳道的內容
- 那麼,如何做老師呢?保祿提醒弟茂德要追求六種德行。所謂德行,就是美德的習慣。德行的展現由兩部分構成,分別是「知」與「行」,即認知與實踐兩個幅度。美德的培育是建基於「核心價值」,人必須對這些價值有所理解,明白其含意;不過,單是明白瞭解並不完全,因為德行更加是指一種堅持不懈的良好習慣,人必須透過實踐,把德行銘刻在自己的生活裡,讓它在自己的一言一行裡活現與彰顯,這才是有真正的德行。
- 故此,作為老師,既需要明白這些德行的含意,要把它們實踐出來,並同時教導他人。正如耶穌開始他的傳道使命時,不僅在宣講中告訴世人「你們悔改吧! 因為天國臨近了」(瑪4: 17),更持續地廣施關懷,施行奇蹟,用行動告訴世人,祂就是天國。故此,我們要傳道,更要踐道。
- 全港公教學校的辦學理念,都包含著五個核心價值:追求真理、秉持公義、力行仁愛、珍惜生命、守護家庭。這五個核心價值,與保祿邀請弟茂德追求的六個德行,部分是相同的,部分是相關的,而我們亦邀請每一個基督徒,在他的生命裡,做一個好導師,為其他人帶來這些天主教信仰的重要價值。
價值的重要
- 近年成為世俗文化主流的漫威電影(Marvel Movies),其中一齣電影《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 (Avengers: Infinity War) 的劇情,值得我們反思價值的重要性。在該齣電影裡,壞蛋魁隆 (Thanos) 認定宇宙的毀滅是由於人類衍生太多的緣故,他因此追尋無限手套 (Infinity Gauntlet),因為這手套在鑲滿了六顆無限寶石 (Infinity Gems) 後,能夠滿足擁有者一個無限願望,結果魁隆在集合六顆寶石後,許下願望,讓整個宇宙裡的一半人類死去。
- 電影於2018年上映,當時引起的爭論是:魁隆的做法,是對,還是不對?為了拯救整體,而要殺掉一半人,竟然成為一個可以討論的課題,這正正顯示出正確價值的重要和迫切。社會的進步帶來思想的多變與多元,如果我們不能抓住正確價值的重點,往往就會讓「偽價值」取代基督的真理,甚至讓人習非成是。
- 保祿在邀請弟茂德追求這六種德行前,要求弟茂德「你要躲避這些事」(弟前6: 11a)。「這些事」是指世俗的價值;而能夠毀滅一半人類的無限手套,要鑲嵌的六顆寶石,各有自己的特性:靈魂(Soul)、時間(Time)、空間(Space)、心靈(Mind)、現實(Reality)及力量(Power),雖有「靈魂」和「心靈」之名,但兩者都是指一種超能力,而非我們所說的靈性。
- 六顆寶石所指向的,都是在現實世界科技帶來的超強力量,而把六顆寶石鑲嵌到手套上,就象徵人能夠一手掌握超人的力量,這就是今天的世俗精神;因為任何世俗的誘惑都像亞當禁果那樣既好吃又好看,總有其看似合理的吸引原因。亞毛斯先知警誡「放蕩不羈者的狂歡」將會完結(亞 6:7)[2],就如同電影裡放縱欲念的人類因為無視別人的福祉,結果招來了災難性的無限手套之誘惑一樣。魁隆也許是關心宇宙的存亡,惟即使正確的目標亦不能將邪惡的手段合理化,況且他在基本抉擇上優先選擇了自我,用自己的標準來決定世界應該如何,結果就是為世界帶來莫大的損傷。
- 在《弟茂德前書》裡,保祿要弟茂德躲避的是財富的誘惑(參弟前6:1-10),這是初期教會的生活實況;到了今天,要躲避的,不僅是金錢,更是一種過度相信現實生活、過度相信科技、過度相信自己的世俗危險。
- 正如今天福音裡的富翁,他擁有財富,度自己的好日子,不理會貧病的拉匝祿,從狹義的現實生活規範來說,他是沒有責任,這讓人想起加音回應天主的話:「我不知道,難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創4: 9) 今天社會的問題,正是一股極度自我、務實的價值,已經在人的心中扎根。正因如此,保祿提出的六項德行,更值得我們反思。
德行與信仰
- 正義是指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虔敬是指極其誠意的尊敬;信德是指全心全意的相信;愛德是指人對他人一份極其真摯的感情;堅忍讓人願意為達到高尚的目標,忍受各種磨鍊與困難;善良是保持內心的善意,願意善待他人。這六項都是美好的德行,但是,在欠缺天主為核心時,它們都有可能被扭曲,錯誤地運用。
- 人際間真正的正義建立於「天主的肖像」,我們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不在於賢愚貴賤,而在於每一個人身上都能看到天主的樣子。公平並不是如同魁隆的做法:致命願望發動後,誰會死,誰會不死,是隨機的,所以「公平」。這種正義觀沒有看到人的尊貴,因為忘記了人是來自天主的創造,生命的主權全屬於天主。
- 虔敬的最終對象就是天主,因為天主自己就是真理,如果誠意的尊敬朝向一個錯誤的對象,這個虔敬會為人帶來錯誤的方向,甚至遠離天主。拯救宇宙是良好的意願,但錯誤的方向帶來的只有不可挽回的惡果。的確,對天主全心全意的虔敬是人高尚的品德,人必須能夠相信,才能走近天主,因而認識和實踐天主的聖意,並「以愛德行事」(迦 5:6),親近他人。
- 愛德同樣是公教學校五大核心價值之一,它與信德一樣,屬於超性德行,意即人必須在天主的恩寵下,才能夠真正地實踐這些德行,如同上一段所言,唯有真的認出天主是真理,人的信德才能夠圓滿發揮,不然就會是偏信了。同樣地,人能夠圓滿地愛人,「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15: 13),這要出於天主,而非人性的本能 (參《天主教教理》1825條)。
- 堅忍的根源也是來自天主,保祿這樣說:「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羅5:3b-4),人能夠堅忍,在於盼望於天主,相信再大的困難與苦難,背後都有天主的善意等待自己。在耶穌的行事裡,他屢屢動了憐憫之心,如為群眾增餅(瑪14: 14)、復活寡婦的獨生子(路7: 13)、憐憫淫婦(若8: 1-11)等,正是出於耶穌的善良。耶穌的善良得以圓滿地表達出來,正因為他是天主子。
- 保祿邀請弟茂德追求這六種德行,在自己的生命裡,早已經實踐。保祿向外邦人傳教,不受選民的排外思想所限,是正義的表現;他的「受難清單」,盡顯他傳教的堅忍;他力圖走到當時人心目中的「地極」來傳教,正由於他全然信靠天主,以及他對世人的大愛。由於善良與虔敬,他曾在格林多教會裡受辱,但他沒有放棄這個團體,正在於他虔敬的信德,以及為別人犧牲的愛德。
靈性的老師
- 如果說六種德行代表天主,六顆寶石代表世俗,在天主與世俗之間,就是福音裡分隔富翁與拉匝祿之間那「巨大的深淵」(路16: 26)[3]了。眷顧世事的富翁無法走近拉匝祿,因為他在塵世生活只顧自己的人生態度,令他與天國之間,有一道鴻溝。鴻溝不是來自外在,而是來自他的內心。
- 在價值混亂的今天,錯誤的思想、說辭、觀點,在不知不覺間潛進人的思想裡,引導人走向深淵,離開天主。當富翁陷入永罰的終局時,他為自己的親人而心焦,希望亞巴郎能派人「從死者中復活」,讓親人得以知道,不要眷戀世俗,要心向天主(參路16: 27-31)[4]。
- 亞巴郎的回應值得每一個基督徒謹記:「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路16: 29)[5] 這裡的「梅瑟及先知」,正是舊約時代教導以色列子民,引導他們走向天主的人。原來現今人能否找到天主,抓住基督,關鍵之處,正是在於這些靈性的老師,把天國的喜訊告訴他們。
- 誰人是今天世人的靈性老師?正是那些相信「從死者中復活」的人,就是每一個領受入門聖事的基督徒,就是你和我。我們相信耶穌基督的復活,亦已與祂一起復活。因為我們的認知與實踐,今天,我們也要擔當梅瑟與先知的角色,做一個傳道的人,成為其他人信仰生活上的老師。
- 保祿把天主聖言傳授予弟茂德,開展了信仰的傳遞,而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今天的每一個基督徒,同樣是學生,也同樣是老師。今天反思保祿邀請弟茂德追求的六種德行,同樣也是邀請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實踐、傳播天主的道,讓耶穌基督的言行,傳到地極,讓每一個人成為祂的學生,同時也樂意成為其他人的老師。
老師的信仰使命
- 每一個基督徒固然是傳道之人,學校裡的老師就更應在自己的專業崗位上,擔當傳揚福音的先知。願每一位公教老師,都能夠領受保祿的教導,在自己的生命裡追求他提及的六種德行。願每一位老師,都能將這些德行以言以行傳給學生,如同保祿傳授給弟茂德那樣,在年代傳承裡,改變這個迷醉於自我的俗世,讓天國臨現。
教育日 2022
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九月第四主日)
『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善良。』(弟前6:11b)
信友禱文 (參考)
- 請為普世教會及香港教會祈禱。求聖神光照和引領我們的牧者,在面對教會內外的困境時,能忠貞地緊隨教會元首──主基督的訓誨,見證真理,力行公義,實踐仁愛,廣施憐憫,締造和平。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 請為香港社會祈禱。求主賜予社會領袖、決策者和市民大眾,來自聖神的豐厚恩典,有尊重和服膺真理的胸襟、辨別是非善惡的智慧、廣闊縱深的視野與識見、珍惜多元聲音及賦權合作的共融精神。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 請為天主教學校祈禱。求主祝福公教學校的校園文化,讓校園的團體生活能引領師生與基督相遇,幫助學校成員過著虔敬端莊的生活,並能淨化心靈,發揮潛能,追尋生命意義。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 請為教育工作者祈禱。求主親自陪伴並賜予他們智慧與聰敏、動力與愛心、忍耐與剛毅,每天聆聽默想聖言,使能認識真理,常懷希望,並緊守專業以應對各種新挑戰。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 請為學生祈禱。求主開啟他們的明悟,釐清價值觀,強化是非感,使他們在福音的光照下智慧日增,抗拒誘惑,擇善棄惡,培養德行,熱愛生命,充實自己,服務他人,貢獻社會。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 請為家庭祈禱。求主臨在每一個家庭,使各成員都能以愛德、忍耐、體察、寬恕和犧牲,彼此擔待。求主祝福父母,使能以個人的芳表善行培育子女,誘導子女畢生追尋和實踐基督所啟示的真理。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1] 摘自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第二篇讀經(25/9/2022)
[2] 摘自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第一篇讀經(25/9/2022)
[3] 摘自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福音讀經(25/9/2022)
[4] 摘自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福音讀經(25/9/2022)
[5] 摘自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福音讀經(25/9/2022)
-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新慕道團
2022-08-30
感謝譚詠強執事與團隊的安排,本年度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將新開設一慕道團,歡迎學校教師們參加,逢星期四下午6:00 – 7:30舉行,首次聚會於15.9.2022中區堅道16號教區中心N102課室進行,詳情請參閱附上的海報。
請校長鼓勵有興趣的教職員、家長參加,現附海報及報名表格,報名表格亦可於本處網頁下載,填妥後可以 直接whatsapp 至91207238報名,或傳真至 2881 5960 或 電郵至 ceo@catholic.edu.hk 由本處轉達報名。
若教職員、家長有興趣參加其他堂區(香港、離島、九龍、新界)的慕道班,請點擊下面的網上連結:
https://dcc.catholic.org.hk/dcc/catechumenate/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請 點擊 下列網上連結 (下載 報名表格 ):
-
天主教香港教區 幼稚園家長教育計劃
2022-03-30
天主教香港教區已應教育局的邀請「提供幼稚園家長教育課程」讓幼稚園採購。如對課程有任何查詢或需索取報價,歡迎電郵至 kgpaed@catholic.edu.hk 或致電 6235 9064與梁玉燕女士(Ms. Fandy Leung)聯絡。